跳到主要内容

雨夜墙壁与悬赏通缉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雨下个没完没了,像劣质唱片最后的循环音轨,沙哑,固执,带着一种令人厌烦的宿命感。我在公寓楼下的旧书店消磨时间,空气里弥漫着纸张霉变和廉价咖啡混合的气味。老板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头,总在柜台后面读着封面磨损的哲学书,仿佛世界末日也无法打扰他与康德或尼采的约会。

五百购物车的无声呐喊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那座名为“永福”的超市,终究没能永续它的福祉。它像一头搁浅在城市边缘的疲惫巨兽,在宣告闭店清仓的那一天,吐出了最后一口气。空气中弥漫着廉价香皂、过期面包和某种更深沉的、名为“绝望”的气息。

讲台边的倒计时

· 阅读需 12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刘文海,或者按他更习惯的称呼,刘老师,正在心里默默地倒数。还有四十七天。四十七天,他就能从这站了三十多年的讲台上退下来,揣着那份不算丰厚但也足够他回乡下养老的退休金,去侍弄他早就规划好的那片小菜园了。阳光、泥土、还有无所事事的自由——这对于一个月拿着两千块工资,在城市边缘租着一间狭小屋子的老教师来说,简直就是天堂的预告片。

冰岛火山灰的滋味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飞机降落在凯夫拉维克时,天色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灰蓝,混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硫磺气味。下午三点,阳光却吝啬得如同午夜前的残光。我来雷克雅未克参加一个小型翻译研讨会,主题无关紧要,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。真正吸引我的是“冰岛”这个名字本身,像一块未经雕琢的黑曜石,冷硬,边缘锋利,内部却可能藏着意想不到的光。

围观者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王每天下午都会沿着这条路散步。这条路没什么特别,就像这座城市里无数条路一样,两旁是些不高不矮的楼,开着各色店铺,人来人往,车流不息。阳光好的时候,梧桐树的影子会斑驳地洒在人行道上,给他一种平静的错觉。今天阳光算不上好,天色有些阴沉,空气里有种沉闷的湿气,预示着一场可能来临的雨。

工资单与跑马灯

· 阅读需 10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马,大名马德胜,可一辈子,他觉着自己活得挺“失败”的。名字是爹妈给的,图个吉利,盼个出息。可这“得胜”二字,搁在老马身上,多少有点儿讽刺的味儿。他在城北一个半死不活的街道工厂里混了快三十年,厂子效益跟秋后的蚂蚱似的,一年不如一年。他呢,也就是个看大门的,顺带着管管收发,每月拿着饿不死也撑不着的仨瓜俩枣。

迷宫中的关税豁免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没有人确切知道“关税豁免清单跨部门联合审议办公室”占据了多少楼层,或者说,这座建筑是否真的有“楼层”这种可供凡人理解的结构。人们只是传说,它像一个自我复制的灰色梦境,盘踞在城市的某个被遗忘的角落。我,沈默,是这里的低级档案员,编号718。我的工作,简单来说,是核对、归档那些获得“豁免”资格的商品清单。然而,“简单”这个词,在这里如同一个褪色的谎言,一个早已失传的古代笑话。

北京的风,以及一些别的什么

· 阅读需 11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北京的风,据说刮到了十二级。我在单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,琢磨着午饭是吃楼下的盖浇饭还是隔壁的拉面。十二级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厉害,像是个将军的军衔,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权威。但我当时没太当回事,北京嘛,春天刮点风是例行公事,像老太太的唠叨,听多了也就习惯了。顶多就是头发乱点,脸上多点土,权当是免费的磨砂护理。

封窗的老赵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北京城里,顶怕的就是刮大风。不是南边那种润润的风,是北方特有的,干,硬,带着沙土,呜呜地叫,跟狼嚎似的。尤其住高楼,风跟不要钱似的往窗户上撞,哐哐当当,玻璃都跟着抖。

九十艘船的迷宫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我是在港务局浩如烟海的档案室里第一次注意到这九十艘船的。并非因为它们的数量——太平洋上往来的船只何止千万——而是因为一种近乎完美的、令人不安的对称性。它们,不多不少,恰好九十艘,永远保持着这个数目,像棋盘上位置固定的棋子,沿着几乎完全重合的航线,从东方的某个庞大港口出发,驶向遥远的美洲西岸。然后,几乎没有耽搁,它们又沿着另一条精确计算过的、略有不同的航线返回。日复一日,年复一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