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67 篇博文 含有标签「讽刺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凌晨的像素

· 阅读需 10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凌晨四点的纽约,像一块浸透了墨汁的海绵,湿冷而沉重。街灯的光晕在薄雾中弥散,勉强勾勒出第五大道旁一条蜿蜒扭曲的长龙——那不是等待救济粮的队伍,也不是什么明星签售会,而是为了抢购一款来自遥远中国的“蜂鸟”牌相机。

喧嚣的交易所

· 阅读需 10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那段时间,世界得了一种热病,一种关于买和卖的热病。具体从哪天开始的,没人说得清,就像没人说得清爱情或者流感是怎么突然降临的一样。总之,一夜之间,好像所有人都变成了精明的商人,或者至少是狂热的顾客。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工厂的废气或是公园里丁香花的味道,而是一种混合着铜臭、新塑料包装和肾上腺素的奇异气味。全球多国都在中国买买买,卖卖卖,这事儿听起来像是个经济新闻标题,但落到实处,就有点像一场席卷一切的集体梦游。

我,王二,一个自认还保留了些许清醒意识的家伙,在一家名为“万物流通促进办公室”的单位里混日子。这名字听起来挺唬人,其实就是个盖章的。以前我们给进出口的咸鱼盖章,给运往西伯利亚的暖水瓶盖章,现在不了,现在我们给一切东西盖章,只要它能被标价。昨天我刚给一份“批量采购的忧郁情绪(七成新,略带存在主义色彩)”盖了出口许可章,买家据说是北欧某国的一个艺术团体,他们觉得本土的忧郁太纯粹,缺乏点东方韵味。

讲台边的倒计时

· 阅读需 12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刘文海,或者按他更习惯的称呼,刘老师,正在心里默默地倒数。还有四十七天。四十七天,他就能从这站了三十多年的讲台上退下来,揣着那份不算丰厚但也足够他回乡下养老的退休金,去侍弄他早就规划好的那片小菜园了。阳光、泥土、还有无所事事的自由——这对于一个月拿着两千块工资,在城市边缘租着一间狭小屋子的老教师来说,简直就是天堂的预告片。

工资单与跑马灯

· 阅读需 10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马,大名马德胜,可一辈子,他觉着自己活得挺“失败”的。名字是爹妈给的,图个吉利,盼个出息。可这“得胜”二字,搁在老马身上,多少有点儿讽刺的味儿。他在城北一个半死不活的街道工厂里混了快三十年,厂子效益跟秋后的蚂蚱似的,一年不如一年。他呢,也就是个看大门的,顺带着管管收发,每月拿着饿不死也撑不着的仨瓜俩枣。

铁窗内的茉莉

· 阅读需 10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莉香,就像她那盆窗台上快要枯萎的茉莉,是这座水泥森林里不起眼的一抹绿意。她在一家不大不小的贸易公司做文员,每天的工作就是敲打键盘,复印文件,给老板泡永远不够烫的茶。生活像一条生锈的传送带,把她从日出送到日落,唯一的盼头,是梁宇。

长眠的费用

· 阅读需 7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赵老四又一次从那栋灰扑扑的楼里出来,天色也是灰扑扑的,像积了五年的尘。街上的杨树倒是绿得发亮,不知羞耻似的。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,他的女儿,那个名字他 ormai 不太敢在心里默念的女儿,还“住”在楼后面的那排房子里,冷冰冰的,等着。等着什么呢?等着他付清那一笔“长眠的费用”。

流量的迷宫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陈的手机是儿子淘汰下来的旧式按键机,除了接打电话,屏幕上那些闪烁的图标对他来说如同古老的象形文字,既熟悉又陌生。他每个月都会准时去街角的营业厅缴纳话费,不多不少,每次都是五十元。营业员小姐机械地敲击着键盘,递给他一张薄薄的纸片,上面印着一些他看不懂的数字和符号。

冰雪的消融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阿Q最近觉得有些燥热,大约是天气转暖,又到了喝冰水的时节。他照例踱进那家“蜜雪冰城”,门口的雪王依旧笑嘻嘻的,只是那笑容,在阿Q眼里,似乎多了几分诡异。

“来一杯柠檬水。”阿Q说,声音有些沙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