秤上的北京
· 阅读需 10 分钟
清晨四点半,天还没亮透,灰蒙蒙的像灶膛里刚熄了火的余烬。老张揉着惺忪的睡眼,趿拉着布鞋,端着他那掉了瓷的搪瓷缸子,到院儿里接自来水。水龙头“吭哧”了两声,才不情不愿地吐出细细的水流,冰凉刺骨。
清晨四点半,天还没亮透,灰蒙蒙的像灶膛里刚熄了火的余烬。老张揉着惺忪的睡眼,趿拉着布鞋,端着他那掉了瓷的搪瓷缸子,到院儿里接自来水。水龙头“吭哧”了两声,才不情不愿地吐出细细的水流,冰凉刺骨。
王老五,人叫他“老王头”,其实不算顶老,刚过六十,背有点驼,像村口那棵老核桃树,看着蔫,其实骨头还硬朗。他在豫东这片黄土地上刨了大半辈子食,土坷垃比亲儿子还熟。村子叫王家圪垯,不大,几十户人家,鸡犬相闻,日子过得像那村头的河水,看着流,其实还是那点儿事,波澜不惊。
王二炚(光),人称小王,其实早不小了。奔五张的人,头发先自个儿着急,白了一半。可在这衙门里,论资排辈,他还得算“小王”。谁让他进来得晚呢?托了七大姑八大姨,烧了不知多少香火钱,好不容易才在这不咸不淡的档案科弄了个事业编。铁饭碗!想到这仨字,王二炚夜里睡觉都能乐出声儿来。老婆孩子热炕头,外加每月按时到账的工资和那点儿不高不低的福利,这就是他王二炚后半辈子的念想,是他能在胡同里挺直腰杆儿的本钱。
离高考还有整一百天,学校礼堂里黑压压挤满了人。主席台上,德育处李主任正唾沫横飞地介绍着今天的特邀嘉宾——“著名成功学大师、青少年心灵导师、畅销书作家”张成功先生。
林晓晓,芳龄二十有二,正值花信年华,却已在相亲的道路上“屡败屡战”。倒不是她条件差,只是这年头,真爱比大熊猫还稀缺。为了提高“命中率”,晓晓咬咬牙,斥巨资两万,在“一线牵”婚恋平台办了个VI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