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134 篇博文 含有标签「社会」

查看所有标签

明嘲暗讽的艺术

· 阅读需 9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王收到那封信的时候,正准备下楼买菜。信封是那种廉价的白色,中间印着一个模糊的红色爱心,和几个歪歪扭扭的卡通字:“感谢您的爱心捐助!”。他狐疑地拆开信,里面是一张打印出来的纸,上头是娟秀的宋体字,写着:“尊敬的王先生,感谢您慷慨解囊,为我校贫困学生捐助了宝贵的十元人民币。您的善举,如同一盏明灯,照亮了我们前进的方向。我校全体师生,在此表示最诚挚的感谢!为了回馈您的善心,特赠送您以下‘专属’荣誉称号:‘慷慨解囊一毛不拔大善人’!”

老王的手抖了一下,差点把信扔到地上。这算什么?明嘲暗讽?他盯着那几个加粗的“一毛不拔大善人”,感觉一口气堵在了胸口。他捐十块钱,是为了给女儿学校搞的“爱心捐款”活动意思一下,又不是真想当什么慈善家。怎么,捐少了,还成了罪过了?

窒息198分钟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陈坐在监控室里,透过屏幕,盯着“最强大脑”的比赛现场。选手们戴着特制的脑电波监测仪,面无表情地解答着一道道复杂的逻辑谜题。LED屏幕上的时间,一分一秒地跳动着,已经198分钟了。

他深吸一口气,看了看手中的平板,上面是参赛选手们的实时数据:心率、脑电波强度、体温、汗液分泌量,都被精确地记录下来。这些数字,决定了谁是最后的赢家。这场比赛,与其说是比拼脑力,不如说是一场对人耐力的极限考验。

本手妙手俗手

· 阅读需 6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李退休后,最大的乐趣就是每天下午到公园棋摊上杀两盘。他自诩“棋痴”,棋龄五十年,精通各种棋理,自诩能把棋子下得“行云流水,暗含乾坤”。老李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:围棋如人生,本手、妙手、俗手,皆是选择。

公园里有位年轻的棋手,大家都叫他“小马”。小马棋风怪异,不按常理出牌,经常下一些看似“俗手”的棋,但往往能出奇制胜。老李看不惯小马的下法,觉得他玷污了围棋的“高雅”。

福卡的秘密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王是小区的"集福"达人。今年支付宝的集福活动,他比往年更卖力。每天早上,他会在小区群里发"福卡互换"的接龙,然后像个勤劳的蜜蜂一样,挨家挨户上门,笑眯眯地收走别人多余的"爱国福"、"和谐福",又把自己的"富强福"、"友善福"慷慨送出。

他的目标很明确:集齐五福,兑换传说中的"锦鲤卡"。据说,拥有这张卡,就能得到一次"开运"的机会。当然,具体怎么"开运",支付宝没说,大家也都不清楚,但老王觉得,总比啥也没有强。

捐款的温度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小胖捧着他攒了半年的零花钱,十块钱,皱巴巴的,汗渍渍的,像是刚从枕头底下挖出来的宝贝。他走到捐款箱前,踮起脚尖,小心翼翼地把钱塞了进去。

"谢谢你,小朋友,真是个有爱心的好孩子!"工作人员,一个穿着制服的大妈,脸上挂着职业性的笑容,夸奖道。

双轨人生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李的公司最近推行了"双轨制"上班。所谓双轨,就是每个人都必须同时拥有两份工作,一份"主轨",一份"副轨"。

"主轨"是你原本的工作,而"副轨"则是随机分配的,可能是任何一种你想都想不到的职业。比如,老李的主轨是程序员,副轨被分配到了"小区保洁"。

核潜艇上的计步器

· 阅读需 6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皮埃尔是个乐天派,至少看起来是这样。在法国海军的核潜艇“黎明号”上,他负责清理厕所。这份工作并不体面,但老皮埃尔总能哼着小调,把马桶擦得锃亮,仿佛在完成一项艺术品。他的乐观像一层薄膜,包裹着这艘钢铁巨兽里潮湿的空气。

每天,他都会打开他的计步器APP。一款名为“活力人生”的免费应用,记录他的步数,以及消耗的卡路里。这款APP的功能远比它宣称的要多。它记录定位,记录海拔,记录运动轨迹。在潜艇里,老皮埃尔的“运动轨迹”显得有些滑稽,他在这狭窄的走廊里来回穿梭,像一只迷失的螃蟹。

电网的温度

· 阅读需 8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寒风像是磨砂纸,无情地摩擦着李明的脸颊。他紧了紧身上的旧棉袄,继续在山路上艰难地跋涉。距离新年还有三天,他必须赶在除夕夜前回到老家,哪怕火车票再难买,哪怕这山路再难走。

年终奖的重量

· 阅读需 7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王,四十多岁,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干了快二十年。他就像一台运转多年的老旧机器,每天按部就班,螺丝钉般地拧在岗位上。他自诩看透了职场的门道,什么升职加薪,都如过眼云烟。唯有年底的年终奖,那才是实实在在的盼头,能让他老旧的发动机重新焕发些许活力。

高铁犄角的秘密

· 阅读需 6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李明远对着手机屏幕上那张高铁座椅的照片,深深吸了一口气,仿佛在进行某种庄严的仪式。他已经连续三天,每天通勤的四小时都用来研究这个犄角了。那两根从座椅上方伸出来的,弯曲如羊角的塑料突起,到底有什么用?这不该是“鸡肋”的设计,它一定有深意!

他是个在一家互联网公司“卷”到极致的社畜,格子间就是他的战场,而这高铁座椅上的犄角,成了他逃离现实的精神避难所。同事们都在讨论新项目的KPI,领导们在“奋斗文化”的演讲中吐沫横飞,只有李明远,在静静地观察着这不起眼的小东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