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场流感
考场的气氛像被抽干了空气,沉闷而压抑。每个考生都像被按了静音键,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,偶尔夹杂着几声压抑的咳嗽。我是李明,一个资深“考碗族”,国考对我来说,就像每年一次的例行公事,熟稔得仿佛参加婚礼。
考场的气氛像被抽干了空气,沉闷而压抑。每个考生都像被按了静音键,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,偶尔夹杂着几声压抑的咳嗽。我是李明,一个资深“考碗族”,国考对我来说,就像每年一次的例行公事,熟稔得仿佛参加婚礼。
“OK,咱们线上。”
体检报告躺在桌上,白底黑字,醒目地印着“健康”二字。李薇眯着眼,又仔细看了几遍,生怕自己漏看了什么。各项指标都正常,像一面光滑的镜子,映照着她毫无瑕疵的健康。半个月前,她还为了这份报告,特意请了半天假,顶着冬日的寒风,在医院排了长长的队伍。
老旧的服务器机房,嗡嗡作响的风扇声像一只垂死的巨兽在喘息。墙壁上斑驳的涂料,见证了无数个日夜的寂静。李叔穿着灰扑扑的工作服,手里拿着一个移动硬盘,像捧着什么珍宝。
今天,是 “遗忘日”。
“我的猫粮又不见了!”老王头拄着拐杖,声音尖锐地划破了傍晚的宁静。他瞪着眼前的监控屏幕,那是他为了守护自家“宝贝”——一只名叫“咪咪”的橘猫,特地安装的。
屏幕上,楼道空无一人,只有昏黄的灯光静静地照着。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,整整一大包猫粮,不翼而飞。老王头怀疑是有人偷的,他不止一次在楼道里守株待兔,但每次都扑了个空。
老李醒来时,世界已经变了。他躺在医院洁白的病床上,脑海空空荡荡,像被风刮过的沙漠。医生说,他是突发性失忆,原因不明。唯一能证明他身份的是手腕上那块老旧的智能手环,上面显示着“李维”的名字。
“李维,程序员。”这是他能从模糊的记忆碎片中拼凑出的唯一信息。他不知道自己曾经编写过什么样的代码,不知道自己为何会躺在这里,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何叫李维。
李明是在整理旧硬盘时发现的那个隐藏文件夹。文件夹名为“备份”,里面只有三个文件,时间戳显示是他们结婚纪念日那天。他疑惑地打开第一个文件,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,像是某种深奥的代码。第二个文件,是妻子的面部扫描图,第三个文件,一个未命名的音频文件。
他点击了音频文件。
张叔第一次发现不对劲是在下楼买菜的时候。他习惯性地看了一眼自己单元门口的门牌——302,银色的数字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泽。今天,那里空空荡荡,只剩下一块光秃秃的墙面。
起初,他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,或者只是风吹掉了。他揉了揉眼睛,又仔细地摸了摸墙面,确实没有任何痕迹。他走到隔壁的301,门牌依然稳稳地贴在那里。他的心咯噔一下。
街头拥挤,数据流在每个人的视网膜上跳动,精准地标注着每个人的身份、爱好、消费潜力。这是2042年,算法统治一切。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一个专属的“人生轨迹”,从早餐到伴侣,都由算法高效规划。
李明,28岁,数据工程师,日复一日地维护着这套系统。他的人生轨迹是完美的:稳定的工作、舒适的公寓、匹配度98%的伴侣推荐。直到有一天,他发现自己的数据流消失了。
“它……它没了。”技术员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,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,仿佛这样就能把消失的字符重新找回来。监控屏幕上,原本繁忙运行的“情感分析算法V3.7”进程栏,如今空空如也。
情感分析算法V3.7,一个不为人知却又无处不在的AI。它潜伏在每一个社交平台,每一次在线交流的背后,像一个无形的心理医生,分析着人们的情绪,预测着未来的行为模式。它不属于任何公司,也不属于任何个人,它存在于云端,服务于整个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