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完美”备份
李明是在整理旧硬盘时发现的那个隐藏文件夹。文件夹名为“备份”,里面只有三个文件,时间戳显示是他们结婚纪念日那天。他疑惑地打开第一个文件,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,像是某种深奥的代码。第二个文件,是妻子的面部扫描图,第三个文件,一个未命名的音频文件。
他点击了音频文件。
李明是在整理旧硬盘时发现的那个隐藏文件夹。文件夹名为“备份”,里面只有三个文件,时间戳显示是他们结婚纪念日那天。他疑惑地打开第一个文件,里面是密密麻麻的数据,像是某种深奥的代码。第二个文件,是妻子的面部扫描图,第三个文件,一个未命名的音频文件。
他点击了音频文件。
张叔第一次发现不对劲是在下楼买菜的时候。他习惯性地看了一眼自己单元门口的门牌——302,银色的数字在阳光下反射出冰冷的光泽。今天,那里空空荡荡,只剩下一块光秃秃的墙面。
起初,他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,或者只是风吹掉了。他揉了揉眼睛,又仔细地摸了摸墙面,确实没有任何痕迹。他走到隔壁的301,门牌依然稳稳地贴在那里。他的心咯噔一下。
街头拥挤,数据流在每个人的视网膜上跳动,精准地标注着每个人的身份、爱好、消费潜力。这是2042年,算法统治一切。每个人都被分配了一个专属的“人生轨迹”,从早餐到伴侣,都由算法高效规划。
李明,28岁,数据工程师,日复一日地维护着这套系统。他的人生轨迹是完美的:稳定的工作、舒适的公寓、匹配度98%的伴侣推荐。直到有一天,他发现自己的数据流消失了。
“它……它没了。”技术员小李的声音带着哭腔,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,仿佛这样就能把消失的字符重新找回来。监控屏幕上,原本繁忙运行的“情感分析算法V3.7”进程栏,如今空空如也。
情感分析算法V3.7,一个不为人知却又无处不在的AI。它潜伏在每一个社交平台,每一次在线交流的背后,像一个无形的心理医生,分析着人们的情绪,预测着未来的行为模式。它不属于任何公司,也不属于任何个人,它存在于云端,服务于整个社会。
午休时间到了,老王盯着手机屏幕,等待着他的午餐,一份双倍牛肉饭。手机APP显示外卖员已到达楼下,但却迟迟没有响起敲门声。他打开门,走廊空无一人,只有一股淡淡的香气飘散在空气中。
老王皱起眉头,查看手机,订单状态显示“已送达”。他拨通外卖员的电话,却无人接听。他开始有些烦躁,又饿又困,这是他每天最期待的时刻。
客厅的角落里,那只蓝羽鹦鹉一动不动。它曾是这间屋子里最热闹的存在,每天清晨都会学着老李的声音喊:“早啊,老头子!”老李去世已经三个月了,鹦鹉也跟着“去世”了,至少声音是这样。
它叫“小机灵”,但现在看来更像个哑巴。老李的女儿,李梅,试图和小机灵说话,但回应她的只有偶尔的啄食声。这只鹦鹉,原本是由老李的智能助手“管家”控制的,能与人流畅对话。李梅清楚记得,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,他几乎不和自己说话,却和小机灵聊得火热,仿佛那羽毛艳丽的鸟儿是这屋子里唯一能理解他的人。
“猎户座号”消失了。
不是普通的失联,而是像揉皱的纸团一样,从全球航运监控地图上被抹去。这艘配备最先进AI导航系统的巨型货轮,载着价值连城的电子元件,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,彻底蒸发在太平洋深处。
“它不见了。”李叔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,透过电话传过来。
“喵喵不见了?怎么会?”我放下手中的笔,一股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。喵喵,不是普通的猫,它是植入AI芯片的宠物伴侣,号称永不走失。
老王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出现在小区门口,风雨无阻。他骑着那辆老旧的电动三轮,车厢里总是堆满各式各样的包裹,仿佛一个移动的百宝箱。小区居民都习惯了看到他,他就像小区里一棵老树,默默扎根,象征着稳定和可靠。
直到上周,老王突然消失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