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的尽头
· 阅读需 5 分钟
老李头最近有点烦。
老李头最近有点烦。
当我们谈论日本时,我们在谈论什么?是精致的料理、繁忙的地铁,还是老龄化社会的困境?一位日本大爷掉进下水道35天未获救的事件,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更深层次的思考。这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悲剧,更是整个时代的回响。
十年前,成都的街头,还弥漫着一股慢悠悠的茶馆味儿。那时候,谭乔还不是“谭sir”,只是个喜欢在路口跟人“摆龙门阵”的普通交警。谁能想到,十年后,这个名字会裹挟着流量的巨浪,在互联网的漩涡里翻滚沉浮。
戴维觉得自己的肺快要被机舱里循环了十八个小时的、带着消毒水和隐约疲惫味道的空气挤压变形了。他不是游客,西装外套皱巴巴地搭在腿上,领带松开,眼神里混合着一种近乎荒诞的决心和无法掩饰的焦虑。他,一个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曾经拥有过一家小小礼品封装店的戴维,正飞越太平洋,目的地是那个据说“什么都能造”的东方国度。他的任务,听起来有点可笑,又无比现实:代购。不是帮邻居买最新的电子产品,而是为自己那早已失败的生意,寻找一点点……也许是最后的火星。
他的店关门于三年前。起初是小商品,那些用来点缀礼品的精致缎带、小巧的金属搭扣、造型奇特的包装纸。他曾经骄傲于自己能找到“美国制造”的供应商,哪怕价格高一点。但很快,客户开始抱怨价格,他们拿着手机屏幕上来自某个中国电商平台的图片,用一种“你怎么不去抢”的眼神看着他。接着,他想转型做更高端的婚庆周边,比如定制的蕾丝手套和头纱装饰。他发现,别说找到愿意干这细活的美国工人(新闻里说得培养缝纫工,简直是天方夜谭),就连合适的原材料,那些细腻到不可思议的纱网和珠片,其源头,依然指向大洋彼岸。最终,连那些他以为“独一无二”的设计,也在几周内出现在了批发网站上,价格是他成本的三分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