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假期的尽头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李头最近有点烦。

倒不是因为别的,就因为这“春秋假”。

前些日子,报纸上、电视里,天天嚷嚷着要在全国推行什么“春秋假”制度,说是给孩子们减负,让孩子们多亲近自然,陶冶情操。老李头起初还挺高兴,心想这下自家孙子小石头可算能松口气,不用整天闷在屋里头写那些个没完没了的作业了。

可这高兴劲儿还没过两天,老李头就咂摸出不对味儿来了。

先是小石头他们学校发了个通知,说是春秋假期间,学校组织“研学旅行”,鼓励学生们参加。老李头一打听,好家伙,这“研学旅行”可不便宜,去一趟什么“历史名城”,吃住行加一块儿,没个几千块钱下不来。

老李头心疼钱,可架不住小石头他妈在一旁念叨:“人家孩子都去,咱家小石头不去,多没面子?再说,这研学旅行也是学习,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!”

老李头一听“起跑线”这仨字儿,脑袋就嗡嗡的。他这辈子最烦的就是这“起跑线”,可又有什么法子呢?这年头,谁家孩子不是拼了命地往前赶?谁敢落后半步?

咬咬牙,老李头还是给小石头报了名。

可这“研学旅行”还没完,新的“幺蛾子”又来了。

小石头他妈又不知从哪儿听说了,春秋假期间,各种各样的“兴趣班”、“补习班”都火得不行。什么“奥数班”、“英语班”、“编程班”……五花八门,应有尽有。

“他爸,你看,人家孩子都报了好几个班,咱家小石头也不能闲着啊!这假期,正是‘弯道超车’的好机会!”小石头他妈又开始在老李头耳边吹风。

老李头心里这个憋屈啊!这哪儿是“减负”?这分明是“加压”!孩子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,就这么被这些个“班”给填满了。

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,那会儿哪有什么“春秋假”?可孩子们照样玩得开心,爬树、掏鸟窝、下河摸鱼……哪一样不比现在这些个“班”强?

可现在呢?孩子们一个个都成了“笼中鸟”,被关在各种各样的“笼子”里,学这学那,连喘口气的工夫都没有。

老李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,这“春秋假”的本意是好的,可怎么就变了味儿了呢?

他想起了鲁迅先生笔下的“铁屋子”:这时代,就如同一个被重重枷锁困住的牢笼,人们在其中奋力挣扎,却始终找不到出口。

老李头长叹一声,抬头望向窗外。

灰蒙蒙的天空下,几只麻雀在电线杆上跳来跳去。它们是自由的,可它们的自由,又能持续多久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