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消失的工位

· 阅读需 7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李明抬起头,揉了揉酸胀的眼睛,看了看电脑右下角的时间——20:58。

“还有两分钟……”他心里默念,有些紧张,又有些期待。

他是大疆创新的一名工程师,负责无人机视觉算法的研发。在过去,晚上九点,正是他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。无数个夜晚,他都在工位上奋战到深夜,与代码为伴,和bug搏斗。他习惯了这种生活,甚至有些享受这种“燃烧”的感觉,毕竟,这是大疆,一家以“激进创新”著称的公司,一家改变世界的公司。

但今天,一切都不同了。

一周前,公司突然发布了一条新规:所有员工必须在晚上9点前离开公司,否则将收到警告,三次警告后将被解雇。这条规定没有任何缓冲期,没有任何解释,就像一道冰冷的闪电,劈开了大疆原本“自由”的夜空。

“这不符合大疆的文化!”李明记得,当时公司内部论坛炸开了锅,各种猜测和抱怨此起彼伏。有人说这是为了应对监管压力,有人说这是公司“优化”人员的前兆,还有人说这是老板心血来潮的“行为艺术”。

李明也感到困惑。他不是那种喜欢“摸鱼”的人,他热爱自己的工作,享受创造的乐趣。他无法理解,为什么公司要强制他停止工作,为什么要把他从他热爱的代码世界中驱逐出去?

“时间到!”

21:00整,李明听到一阵急促的脚步声。他抬头一看,几个穿着制服的保安正沿着走廊巡视,目光锐利,像是在搜寻猎物。

李明赶紧关掉电脑,收拾东西,加入了匆匆离开的人群。他感到一种莫名的压抑,仿佛自己是一只被赶出蜂巢的工蜂,失去了方向,失去了意义。

走出公司大楼,李明抬头望向夜空。深圳的夜空,依旧被霓虹灯染成一片迷离的色彩。他突然想起吴晓波老师在《激荡三十年》里描述的那个充满激情和野心的时代,那个“把人逼成鬼”的时代。

“难道,那个时代真的要结束了吗?”李明喃喃自语。

他想起梁文道在《常识》里对现代社会“异化”的批判:人们被裹挟在巨大的机器中,成为一颗颗没有灵魂的螺丝钉,失去了自我,失去了自由。

“我们真的是在创造价值,还是在被‘价值’所奴役?”李明感到一阵迷茫。

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,路过一家24小时便利店。他走进去,买了一罐啤酒,坐在路边的长椅上,慢慢地喝着。

冰凉的液体滑过喉咙,带给他一丝清醒。他开始思考,如果不能在公司加班,他应该做些什么?

他可以回家陪陪家人,可以看看书,可以学习新的技术,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……

“可是,这些真的能取代我在公司的工作吗?”李明的心中,依然有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
他想起自己曾经为了一个项目,连续几个月熬夜加班,最终成功突破了技术瓶颈。那一刻,他感到一种巨大的成就感,一种无法言喻的喜悦。

“那种感觉,是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。”李明苦笑着摇了摇头。

他喝完最后一口啤酒,将空罐子扔进垃圾桶。他站起身,准备回家。

这时,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,从公司大楼里走了出来。

那是他的同事,王伟。

“你怎么也出来了?”李明问。

王伟苦笑了一下,说:“我……我把代码拷贝回家,继续写。”

李明愣住了。

“你不怕被发现吗?”

“怕,”王伟说,“但我不甘心。”

李明沉默了。他理解王伟的心情,也理解他内心的挣扎。

“也许,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吧,”王伟拍了拍李明的肩膀,“我们被时代裹挟着前进,既无法逃脱,也无法回头。”

李明望着王伟远去的背影,心中五味杂陈。他突然想起卡夫卡笔下的那些小人物,那些在荒诞的世界中挣扎求生,却最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悲剧人物。

“我们,是不是也成了卡夫卡笔下的人物?”李明的心中,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。

他再次抬头望向夜空,发现今晚的夜空,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黑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