墙里墙外
天阴沉沉的,像一块巨大的铅板压在北平城上,憋得人喘不过气。老街的胡同口,立着一道新砌的墙,灰砖水泥,透着股子生硬和决绝。
墙是上个月砌起来的。起先,不过是几块砖头,歪歪扭扭地拦着路口。街坊们纳闷,却也没当回事,照旧进进出出,顶多绕个小弯。谁成想,这砖头一天天长高,一天天变厚,直到把整个胡同口堵了个严严实实。
墙里头,是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。张家卖早点,李家开杂货铺,王家是拉洋车的……日子虽不富裕,倒也热热闹闹。墙外头,是新来的“洋派”人物,开着汽车,穿着西装,说着听不懂的“鸟语”。
墙砌起来后,老街坊们的生活就变了味。张家的早点摊没了生意,新来的那些人,嫌油条豆汁儿“不卫生”;李家的杂货铺也冷清下来,洋人们有自己的“购物中心”;王家的洋车更是无人问津,汽车的喇叭声,震得他心慌。
可这又能怨谁呢?街坊们心里憋屈,却也只能唉声叹气。毕竟,人家是“上头”的人,有权有势,咱小老百姓,惹不起。
墙里的人羡慕墙外。他们透过门缝,瞧着那些光鲜亮丽的汽车,锃亮的皮鞋,心里头痒痒的。有人开始学着穿西装,打领带,虽然穿不出那个味道,倒也自得其乐。有人开始琢磨着,怎么把自家的生意,也“洋气”一把。
墙外的人,偶尔也会往墙里头瞅瞅。他们觉得,这墙里头,是“落后”的象征,是“愚昧”的代表。他们想“改造”这墙里头的一切,让他们也变得“文明”起来。
可这“改造”,谈何容易。墙里的人,守着自己的老规矩,老习惯,对墙外的“新事物”,既好奇,又抵触。
日子一天天过去,墙还是那堵墙, 人还是那些人。只是,墙里墙外,多了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。像是隔阂,像是误解,又像是……一种深深的无奈。
这天,老街的刘爷,坐在胡同口,望着那堵高墙,深深地叹了口气。他想起年轻时,这胡同里,没有墙,大家都是一家人,有说有笑,有难同当。
“这世道,变了……”刘爷喃喃自语,声音里透着无尽的苍凉。
他抬起头,望向天空。那铅灰色的天空,仿佛也在诉说着什么。
是啊,世道变了。可这变,究竟是好是坏?谁又能说得清呢?
也许,就像这堵墙,它隔开的,不仅仅是物理空间,还有人心。墙里的人望着墙外,墙外的人琢磨着墙里。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,做着自认为正确的选择,却不知这选择,早已被命运的墙,悄然圈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