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透明的礼物

· 阅读需 5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陈在“透明礼物”项目组已经待了三个月。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对着屏幕,监测微信用户送出的“透明礼物”——一种虚拟礼物,接收者能看到礼物,却无法触摸,也无法变现。

项目主管老王,是个四十多岁、头发稀疏的中年男人。他每天早晨都会在群里发送“今日透明礼物发送指南”,教大家如何巧妙地用透明礼物讨好客户、上司。老陈觉得这指南就像一本精心编写的宫斗秘籍,只是战场从后宫搬到了办公室。

老陈的老婆是名小学老师,她不理解老陈的工作。“你们天天研究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,有什么用?”她抱怨说,“还不如教孩子们多认识几个字。”

老陈没法解释。他知道,这个项目是公司新一轮“数字化转型”的重点,据说能大幅提高员工之间的“情感流通率”。虽然他自己也觉得,这种虚拟的“情感流通”更像是某种高级的PUA。

今天是老王生日。按照“指南”规定,老陈必须带头送上“透明礼物”。他精心挑选了一款“星空礼盒”,里面闪烁着虚拟的星光,还附带一段煽情的文字:“王总,感谢您如星辰般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!”

他忐忑地点下“发送”。屏幕上跳出一个提示:“礼物已送达。由于您是第一个送出透明礼物的员工,您将获得‘积极响应’徽章。”老陈看着那个闪闪发光的徽章,感觉自己像一个集邮爱好者,收集着这些毫无意义的虚拟勋章。

下午,老王在群里发了一个红包,感谢大家送来的“透明礼物”。红包是“拼手气”的,老陈抢到一个一毛钱的红包,他看了看,感觉这红包里的“情感”还不如他老婆每天晚上给他削的苹果实在。

晚上,老陈像往常一样,打开“透明礼物”的后台数据报表。他想看看今天有多少人送出了“透明礼物”,又收获了多少“积极响应”徽章。突然,他被一组数据惊住了:自己今天送出的“星空礼盒”,被老王以“个人情感信息泄露”为由,投诉到了系统后台。

屏幕上,一行小字缓缓浮现:“用户‘老王’举报了您发送的透明礼物,理由是‘使用了带有隐私风险的个人信息’。系统已将该礼物暂时冻结,并对您扣除信用积分10点。”

老陈愣住了。他反复检查自己写的祝福语,明明没有透露任何隐私,怎么就成了“泄露个人信息”?他点开举报详情,发现举报的理由一栏是空白的。

老陈突然明白了什么。

他关掉电脑,望向窗外,城市的霓虹灯在夜色中闪烁,就像那些虚幻的“透明礼物”,绚烂而冰冷。他拿起手机,给老婆发了一条消息:“明天我请你吃顿好的,吃真的。”

然后,他打开微信,默默删除了那个“积极响应”徽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