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咚咚咚咚咚咚的意义

· 阅读需 6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。

不是心脏的跳动,而是手机APP传来的机械振动。每天早上七点,这个声音准时响起,提醒周晓梅,新的一天又开始了。

周晓梅,三十六岁,未婚,是市内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理货员。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将货架上的商品摆放整齐,确保它们正面朝向顾客,标签清晰可见,像一个精密的机器人,重复着同样的动作。

自从公司引入了“心率监控系统”后,每个员工都被要求佩戴一个智能手环,实时监控心率。公司宣称,这是为了“关爱员工健康,提升工作效率”,但周晓梅觉得,这更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。手环监测的心跳节奏,直接与绩效考核挂钩。心跳过快,表示压力过大,工作效率低下;心跳过慢,则被视为怠工。

周晓梅很清楚,她的工作不需要什么激情澎湃的心跳。她需要的是稳定、均匀,最好能像一台机器一样精确的节奏。所以,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,尽量让心跳维持在70-80次之间。

今天,她的心跳却有些异常。早上六点半,她被一阵急促的手机振动惊醒。APP上显示,她的心跳频率突然飙升至120次!这是危险的信号,如果持续下去,今天的绩效就要完蛋了。周晓梅吓得赶紧做了几个深呼吸,试图平复心情。她小心翼翼的起床,像一个拆弹专家一样,动作轻缓地洗漱,换上工作服。

到了超市,她开始了一天的工作。她将成排的罐头,一盒盒地摆放到货架上。动作精准,小心翼翼,就像一个在手术室里操作的医生。但不知为何,她的心跳始终无法平静下来。APP上的数字忽高忽低,就像一个顽皮的孩童,戏耍着她脆弱的神经。她不知道为什么,只觉得胸口憋闷,有一种想要挣脱的冲动。

中午休息时间,她躲在超市的角落,看着自己手腕上的手环。她发现,周围的同事们都在刻意控制着自己的呼吸和动作,为了让手环上的数字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,他们都小心翼翼,面色僵硬,就像一个个被控制的木偶。

“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”

周晓梅的手腕再次传来有节奏的振动,她打开手机,心率又一次飙升了!这次是140!APP上弹出了警告:心率过快,请注意休息。

她深吸一口气,却感觉心跳更快了。她实在忍不住了,跑到卫生间,对着镜子,看着自己因为紧张而有些苍白的脸。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样,明明已经很努力的控制自己了。

突然,她明白了。

她的心跳并不是因为她紧张,而是因为手环的震动!手环的震动,让她误以为自己心率过快,从而引发了更紧张的情绪,导致了心跳的飙升。这个系统本身,成了一个荒谬的循环。她想通了这一切,竟笑出了声,手环的震动仿佛变得滑稽可笑。她将手环摘了下来,扔进了垃圾桶,仿佛扔掉了一个沉重的枷锁。

下午,她没有佩戴手环,开始工作。同事们看着她,就像看着一个疯子。她的动作也慢了下来,不再像机器人一样精准。她仔细地挑选每一颗苹果,认真地将它们摆放在货架上,并对着顾客露出微笑。她的心跳不再是机械的数字,而是真实的情感,是愤怒,是喜悦,是不甘,是反抗。

傍晚,她收到了人事部门的通知,她被辞退了,理由是:破坏公司规定,干扰正常运营。

她走出超市,看着夕阳洒在城市的街道上,笑了。

第二天,她醒来,再也没有听到 “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”的机械振动。但是,她却隐隐感觉到,胸腔内传来了另外一种声音,节奏强劲有力。

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、咚。 那是她自己的心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