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旧手机里的光

· 阅读需 7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林小河口袋里揣着的,是一部iPhone 6。不是最新款,也不是什么特别版,就是那种边缘有点磨损,屏幕贴了不知多少次膜,电池不大经用,运行起来偶尔会“思考”一下人生的老家伙。街上年轻人手里,大多是亮闪闪、摄像头凸起好几块的新手机,咔嚓咔嚓,拍出来的照片清晰得像要把人的魂儿都摄进去。林小河不。她就用这老伙计,慢慢地拍。

她住的这条街,有点年头了。路两旁是高大的法国梧桐,夏天浓荫蔽日,秋天落叶金黄。街角有家开了几十年的面馆,老板姓王,煮的面条总是筋道,浇头给得足。林小河常去,吃一碗雪菜肉丝面,热气腾腾。她会掏出手机,对着那碗面拍一张。不加滤镜,也不追求什么角度,就是那么随意一拍。老手机拍出来的照片,色彩不那么鲜艳,甚至有点发灰,带着一层朦胧。但林小河觉得,这样挺好,像隔着一层薄薄的水汽看东西,有种说不出的温和。

有一次,她在面馆门口拍一只晒太阳的胖橘猫。猫懒洋洋地趴在青石板上,眯着眼。旁边一个穿着时髦的小姑娘,也拿着最新款的手机对着猫猛拍,一边拍一边跟同伴说:“你看这猫多可爱!我这手机像素高,连它胡子上的灰尘都看得清清楚楚!” 小姑娘把照片放大给同伴看,果然纤毫毕现。林小河也低头看了看自己手机里的照片,那只猫是模糊的一团暖黄色,背景的石板路和墙根的青苔也融成一片,看不真切。但她觉得,这照片里的猫,就是她当时看到的那种感觉——懒散、温暖、有点儿不真实,像个毛茸茸的梦。

同住的朋友笑她:“小河,你这手机该换啦!现在谁还用这个?拍照都对不上焦。”

林小河只是笑笑,把手机擦干净,揣回兜里。她不是买不起新手机,也不是故意要显得与众不同。她就是觉得,这老手机像个脾气温和的老朋友,不急不躁。用它拍照,得稍微等一等,对准了,稳住了,才能按下快门。这个过程,让她觉得踏实。拍出来的东西,好像也沾染了这份缓慢和耐心。

她喜欢拍些不起眼的东西。雨后湿漉漉的街面,倒映着灰蒙蒙的天。窗台上长出来的几棵小野草,叶片上挂着水珠。巷子里晾着的白衬衫,被风吹得鼓鼓囊囊。还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,坐在自家门口,眼神平静地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。老手机的镜头,好像特别擅长捕捉这些安静的、带着时间痕迹的画面。照片不锐利,不炫目,但看着心里安稳。

有时候,她会把照片导出来,在电脑上放大看。噪点很多,细节模糊。但那些光影,那些不经意的瞬间,却好像比高清照片更能留住当时的心情。一张傍晚时分拍的老街,路灯刚亮,昏黄的光晕散开来,几个模糊的人影走过。她记得那天心里有点淡淡的愁绪,看到这张照片,那份愁绪好像又回来了,但不伤感,反而有种淡淡的体味。

她觉得,这老手机像一个滤网,滤掉了过于喧嚣和刺眼的东西,留下的是生活的底色,有点旧,有点慢,但很真切。用新手机拍照,像是用放大镜看世界,什么都清清楚楚,但也可能因为看得太清,反而忽略了整体的氛围和感觉。用老手机,像是隔着一层薄纱,看不清细枝末节,却能更好地感受到那片朦胧里的诗意。

那天,她又去王老板的面馆。天色将晚,店里没什么人。她坐在靠窗的位置,看着窗外梧桐叶在微风里轻轻晃动。王老板端来面,笑着问:“小河,又拍照片哪?”

“嗯,”林小河举起手机,对着窗外,“拍拍这天色。”

手机屏幕上,暮色四合,远处的天空是一片柔和的、说不清是蓝还是紫的颜色,近处的梧桐树影影绰绰。她按下快门,屏幕闪了一下,留下了一张模糊而安静的图片。

“挺好,”王老板看了一眼,“有点像我小时候看到的天。”

林小河心里微微一动。也许,这老手机捕捉到的,不只是现在的光,还有一些沉淀在时间里的、旧日的光吧。她低头吃面,热气氤氲了她的眼镜片,也氤氲了窗外那片渐渐沉寂下去的天光。手机在桌上,屏幕暗着,像一个睡着了的老伙计,身上落满了细碎的、不易察觉的时光尘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