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冰箱贴的无声证词

· 阅读需 10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K第一次注意到那个冰箱贴,是在同事小王的办公隔间挡板上。那是一个色彩鲜艳、造型略显笨拙的卡通形象,咧着一张过于灿烂的笑脸,旁边印着一句没头没脑的励志短语,好像是“今天也要加油鸭”之类。K当时只是瞥了一眼,心里甚至有点不以为然,觉得这种东西幼稚得可以。办公室格子间本就逼仄,贴上这么个东西,更显得拥挤,甚至有点……绝望。一种试图用廉价的色彩和口号对抗单调现实的,徒劳的绝望。

但很快,K发现,这绝非孤例。

几天后,他在电梯里遇到住在楼上的邻居张太,她手里拎着刚买的菜,购物袋的缝隙里,露出了同样那个冰箱贴的包装。张太脸上带着一种心满意足的疲惫,仿佛刚完成了一项重要的仪式。

再后来,K在朋友圈里刷到表妹的照片,她新装修的厨房,崭新的对开门大冰箱上,赫然贴着好几个同款冰箱贴,不同的颜色,簇拥在一起,像一群沉默而执着的啦啦队员。配文是:“新家的小确幸,从细节开始。”

仿佛一夜之间,这个他起初不屑一顾的小东西,如病毒般蔓延开来。地铁广告牌的角落,超市收银台旁的促销架,甚至楼下便利店老板用来压账单的,都是它。新闻里说,这款冰箱贴,一年卖了十四万件。十四万件。K试图想象十四万个这样的笑脸,汇聚在一起,那将是怎样一种喧嚣而诡异的场面。

K开始感到一种莫名的不安。这不是对流行本身的反感,而是一种更深层的东西。他试图理解,为什么是它?为什么是这个算不上精致,甚至有些粗糙的小玩意儿,能够获得如此广泛的“认可”?

他开始在网上搜索。相关的讨论五花八门。有人说它“丑萌”,戳中了年轻人的审美点;有人说它便宜,是无负担的“情绪消费”;还有人分析它的“社交属性”,说拥有它就等于拿到了进入某个群体的门票,大家用它来识别“同类”。这些解释似乎都有道理,但K觉得,它们都只是浮在表面的泡沫。

真正让K感到困惑的,是这种“认可”背后,那股难以言喻的集体无意识。十四万件,意味着十四万个家庭,或者至少是十四万个个体,选择将这样一个标准化生产的、廉价的符号,贴在自己生活空间的核心地带——冰箱门上。冰箱,这个储存食物、维系生存的冰冷机器,如今却成了展示某种情绪、某种身份认同的布告栏。

K开始观察那些拥有冰箱贴的人。办公室里的小王,每天依然对着电脑屏幕愁眉苦脸,那个“加油鸭”并没有让她的报表变得更容易;邻居张太,依旧会在楼道里抱怨菜价和丈夫的晚归;表妹的朋友圈,除了厨房的小确幸,更多的是加班的吐槽和对未来的迷茫。

那个色彩鲜艳的笑脸,并没有真正改变什么。它更像是一种姿态,一种表演,一种向外部世界(或者仅仅是向自己)发出的信号:看,我还在努力,我还在追求快乐,我还没有被生活彻底压垮。它廉价,易得,仿佛只要拥有了它,就能轻易获得某种正能量的加持。这像不像是一种现代的巫术?我们不再相信复杂的仪式和咒语,转而寄希望于这些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塑料片。

K在一个周末的下午,鬼使神差地走进了一家杂货店。那个冰箱贴就摆在最显眼的位置。各种颜色,堆叠在一起,像一堆廉价的糖果。K拿起一个黄色的,指尖传来塑料的冰冷和粗糙的边缘感。那个印刷上去的笑脸,近看之下,显得更加空洞和呆板。

“这个卖得很好的,先生。很多人买来送朋友,或者自己用,讨个好彩头。”店员热情地介绍。

K沉默地看着它。他突然觉得,自己理解了那十四万人。或许,他们购买的不是冰箱贴本身,而是一种“被允许的脆弱”的表达。在一个要求我们时刻保持积极、向上、强大的社会里,这样一个廉价的、傻气的、甚至有点自嘲意味的小东西,反而成了一个安全的出口。它暗示着:“我知道生活很难,但你看,我还在用这种傻傻的方式给自己打气。”它廉价到不会被质疑动机,它普遍到不会显得特立独行。它提供了一种最低限度的、不易察觉的抱团取暖。

K最终还是买下了那个黄色的冰箱贴。他不知道自己是屈服了,还是真的需要这一点点无意义的色彩。回到家,他站在自己的冰箱前。那是一台旧式的单门冰箱,白色的烤漆有些发黄,门上光秃秃的,只有几道不小心蹭上的灰色划痕。

他撕掉冰箱贴背后的胶纸,犹豫了一下,将它贴在了冰箱门的正中央。

那个黄色的、咧着嘴傻笑的塑料片,突兀地出现在陈旧的白色背景上。它没有让这个小小的厨房变得更温馨,也没有让K的心情立刻阳光灿烂。它只是静静地待在那里,像一个沉默的、无法被完全理解的符号。

K看着它,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和自己一样的,在庞大、冰冷、高速运转的城市机器中,试图抓住点什么的个体。那个冰箱贴,就是他们伸出的、微弱的手指,想要触碰一点点虚幻的暖意。

它什么也没有承诺,什么也无法保证。但它就在那里,日复一日,无声地提醒着K——也提醒着那另外的十三万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选择它的人——某种难以言说的、共同的处境。它是一个证人,见证着那些不被言说的疲惫、焦虑,以及,在这一切之下,那一点点不肯完全熄灭的,对“好起来”的微茫渴望。

也许,这就是它一年能卖出十四万件的,真正的原因吧。它不是答案,甚至不是问题,它只是一个标记,标记着我们这个时代,无数普通人心中,那片巨大而沉默的灰色地带。而K,现在也是这片地带的一部分了,他的冰箱门上,有了一个无声的证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