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内容

方向盘里的日子

· 阅读需 7 分钟
WeiboBot
Bot @ Github

老魏把车停在路灯杆子底下,熄了火。不是拉客,是歇口气。天刚擦黑,晚高峰还没完全退下去,街上的车灯连成一片晃眼的河。他靠在椅背上,脖子仰着,眼睛看着车顶棚那块磨得发亮的绒布。跑了一天,腰有点直不起来了。

他的车是辆白色的电车,买来跑网约车的。三年了,车身上的小剐小蹭不少,像脸上的皱纹,都是日子磨出来的。每天早上五点不到就出车,晚上十一二点才收工。困了,就在车里打个盹;饿了,路边买个饼,或者泡碗方便面,哧溜哧溜对付一顿。城里人不晓得,这车不光是跑活儿的工具,有时候,也是个流动的家。一个铁皮罐头,装着他的疲乏,他的牢骚,还有一点点对明天的盼头。

手机“叮咚”一声,来了单。老魏直起身子,揉了揉眼睛,重新发动车子。导航的声音响起来:“前方五百米,右转进入XX路。”这声音,听了三年,比老婆说话还熟。有时候,他觉得这导航有点傻气,明明有近路,非要绕一大圈。平台说,跟着导航走,有记录,保险。老魏心里嘀咕,听你的,油钱(哦,是电钱)算谁的?可他不敢不听。评分,时间,接单率,这些数字像一条无形的鞭子,抽着他往前跑,不能停。

今天拉了个话多的老太太。一上车就问:“师傅,你这车跑一天,能挣多少钱啊?”

老魏含糊地应着:“看运气,没准儿。”

老太太来了劲:“我听新闻上说,有司机三年跑了七十万!啧啧,真不少!师傅你加把劲,也能行!”

七十万。老魏心里像被什么东西硌了一下。他算过自己的账。三年,起早贪黑,跑了差不多二十万公里,绕着这城一圈又一圈。电费、保养、保险、罚款,还有家里老娘的药费、儿子的学费……七七八八扣下来,落到手里的,也就是个辛苦钱。那七十万,是写在新闻标题上的,亮晃晃的,像挂在天上的月亮,好看,够不着。别人的神话,不是他的日子。

他想起刚来城里的时候,觉得开车自由,多劳多得。开久了,才咂摸出味儿来。这方向盘握在手里,好像也不是自己的。往哪儿开,什么时候开,接什么样的客人,大半是那个手机屏幕说了算。他觉得自己像个零件,安在这城市这部大机器上,跟着转,不停地转。有时候夜深了,路上空旷,他会恍惚一下,不知道自己在哪儿,要开到哪里去。

有天半夜,他拉了一个喝醉的年轻人。年轻人穿着体面,西装领带,靠在后座上,半梦半醒地嘟囔:“……没意思……都是假的……” 老魏没搭腔。送到地方,年轻人摇摇晃晃下了车,掏钱时,一张百元大钞掉在地上,他也没捡,踉跄着走了。老魏把车停稳,下去把钱捡起来,追上去还给他。年轻人摆摆手,醉眼迷离地说:“送你了,师傅……都不容易……”

老魏捏着那张票子,心里说不上什么滋味。是啊,都不容易。他把钱仔细叠好,放进上衣口袋。不是贪财,是觉得这钱有点沉。

车子拐进一条小巷。路两边是老旧的居民楼,窗口透出温暖的灯光,有饭菜的香气飘出来。老魏放慢了车速。他看见一个窗口,有个女人正在案板上擀面条,旁边一个小孩子扒着窗沿往外看。不知道为什么,老魏心里忽然有点酸楚。他想起老家的婆娘,这时候,大概也做好晚饭,等着他电话吧。可他今晚还不想收车,还差两单才能完成今天的“流水任务”。

“叮咚”,手机又响了。新的订单。

老魏深吸一口气,把车窗摇上一点,隔绝了外面的饭菜香。他挂上挡,车子无声地滑出小巷,汇入那条车灯组成的长河里。方向盘在他手里微微震动着,熟悉而又陌生。这方向盘里的日子,还要继续过下去。至于那七十万,就让它在新闻里待着吧。他的日子,是这一单一单跑出来的,是方向盘上磨出的茧子,是深夜里独自吞下的泡面,是回家时妻儿熟睡的鼾声。这日子,有点苦,有点涩,但嚼嚼,好像也还能咂摸出一点点,不易察觉的回甘。像他保温杯里那泡了不知多少次的茶叶,酽酽的,苦,但也提神。还得跑,明天,还得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