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童工
地震后第三天,救援队老王在废墟里又发现了一个孩子。孩子很小,戴着一顶滑稽的黄色鸭舌帽,小小的身体被水泥板压着,发出微弱的呻吟。老王心头一紧,赶紧招呼同事帮忙。
“快快!这里有个孩子!”老王一边用工具撬开压在孩子身上的混凝土,一边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孩子。孩子脸脏兮兮的,眼睛紧闭,嘴唇干裂,看起来十分可怜。
小李是队里的新人,看着孩子稚嫩的脸庞,忍不住抹了把眼泪:“太可怜了,这么小的孩子怎么会遭遇这种事。”
老王熟练地用听诊器检查了一下孩子的生命体征,还好,只是有些虚弱。就在他打算抱起孩子的时候,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。这孩子,怎么没有呼吸?
“不对劲!这孩子有点奇怪,身上没有汗,脉搏弱得几乎没有,体温也偏低!”老王叫道。
小李疑惑地走近,仔细一看也吓了一跳:“还真是,这小孩儿怎么像个玩偶?”他伸出手,轻轻触碰孩子的脸颊,触感冰凉,像在摸一个精致的陶瓷娃娃。
老王拿出随身携带的检测仪,对孩子进行扫描。仪器屏幕上,跳出了一行鲜红的字: “AI生成体,非生物体征。”
“什么?!”小李惊得差点把手里的工具扔出去,“这是…AI?!”
老王扶了扶头盔,无奈地叹了口气,指着孩子头上的那顶帽子:“看到了吗?帽子里面有微型芯片,控制着这一切。”
原来,为了安抚公众情绪,也为了提高救援队的“效率”,上面决定使用AI技术制造“受灾儿童”。这些“孩子”被设计成各种模样,放置在废墟里,方便救援队发现。这样一来,救援行动看起来更有人道主义色彩,新闻照片也更有视觉冲击力。
小李感到一阵恶寒:“这…这是人能做出来的事吗?!”
老王摇摇头,从背包里拿出塑料袋,熟练地把“孩子”装了进去,一边收拾着工具一边说:“习惯就好,小李。以后你会看到更多。”他指指脚下,“这里埋的,或许不只有他。”
就在他们准备离开时,小李突然发现,不远处的另一块废墟下面,露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黄色帽子。他指着帽子,颤抖着嗓音问老王:“那…那里,是不是也有一个?”
老王看了看,点点头,露出一个略带嘲讽的笑容:“嗯,还是个戴黄色鸭舌帽的,大概是,这批货的标配吧。”
夕阳西下,两个男人沉默地扛起工具,他们的身影,被拉得很长很长,一直延伸到昏暗的废墟深处,仿佛也在寻找着,这片废墟下,仅存的人性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