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醉悖论
李医生最近有点烦。不是因为医院的绩效考核,也不是因为无休止的加班,而是因为他手里的麻醉药。
事情是从半个月前开始的。他给一位阑尾炎病人做了麻醉,剂量和流程都和往常一样,但病人居然在手术过程中醒了过来,疼得哇哇大叫。李医生当时吓了一跳,赶紧加大了剂量,才勉强完成了手术。
他以为是个例,可接下来几天,他发现麻醉失效的情况越来越频繁。有的是剂量不够,需要额外加药;有的干脆完全不起作用,病人疼得在手术台上挣扎。这简直是医学界的奇耻大辱!李医生开始怀疑自己的专业能力,甚至开始怀疑药品的质量。他仔细核对了药品批号,仔细检查了麻醉机,甚至开始研究新的麻醉方法。
他的焦虑日益加剧。医院领导开始约谈他,同事们开始对他指指点点。流言蜚语像病毒一样蔓延,说他业务能力退化,说他工作不认真。李医生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,他决定要找出真相。
他开始秘密调查,在手术室里偷偷记录每次麻醉的效果,跟踪每批麻醉药的来源。他发现,问题不是出在药品上,而是出在病人的身上。那些麻醉失效的病人,都有一个共同点:他们都是在最近办理了“自愿离职”手续的员工。
这太奇怪了!李医生百思不得其解。离职和麻醉有什么关系?他开始翻阅医院的规章制度,查找每一个可能存在的漏洞。他发现,医院为了降低离职率,推出了一项“员工关怀计划”,其中有一项条款是:凡是办理离职手续的员工,在离职后的一个月内,可以在本医院享受一次“免费体检”,体检包括一项全身麻醉下的深度检查。
问题就出在这里!李医生忽然明白过来。医院的本意可能是好的,但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偏差。那些办理“自愿离职”的员工,实际上大多是被逼无奈的。他们为了逃离压榨,宁愿放弃一些福利,也要离开。他们对医院的制度充满了厌恶和不信任,这种情绪,或许在某种程度上,影响了麻醉的效果。
但这怎么可能呢?麻醉药失效不是应该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吗?李医生无法理解。他开始查阅相关的心理学资料,发现有一种被称为“抵抗意识”的现象。当人们内心深处强烈地想要抵抗某种外在力量时,身体机能可能会发生一些难以解释的改变。
他开始有意识地观察那些麻醉失效的病人。他发现,在他们麻醉失败之后,眼睛里都流露出一种隐隐的嘲讽。他们似乎在用无声的方式表达着对医院制度的反抗。
李医生突然意识到,也许不是麻醉药失效了,而是病人的身体在用一种奇特的方式,对医院的制度说“不”。他们的身体,在用疼痛来抵抗被操控的命运。
他将他的发现告诉了医院的领导。但领导们只是耸耸肩,敷衍地说:“这只是个别现象,可能是你的技术问题。”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,问题的根本不在于麻醉药,而在于他们自己。
李医生感到无力和绝望。他决定辞职。
在办理离职手续的当天,他收到了医院的“免费体检”通知。他看着通知单上那行“全身麻醉”的字样,突然笑了。他想,这次,麻醉药会起作用吗?
体检那天,李医生躺在手术台上,看着医生推入麻药。他闭上眼睛,等待着睡去。但这次,他没有感受到任何疼痛。
他睁开眼,发现自己站在医院的走廊上,周围的人都对他视而不见,像幽灵一样穿行。他明白了,他的抵抗,已经从生理层面,上升到了另一个维度。
他走过护士站,看到护士们在聊天,内容是:“哎,听说李 医生今天也体检了,麻醉居然一次成功,真是个怪人。”
李医生笑了,他的笑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,却无人听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