鞭炮、名字和命运的回旋
老李头这辈子都没想过,自己会以这种方式出名。
二月二,龙抬头。城里禁放烟花爆竹,可乡下老家没这规矩。老李头早早备下了一挂鞭炮,说是史上最长,足足绕了村口那棵老槐树三圈半。他得意洋洋,盘算着点燃鞭炮,让噼里啪啦的响声震走一年的晦气,也给孙子小石头讨个好彩头。
可谁成想,这鞭炮点燃后,竟像一条失控的火龙,一路狂奔,不仅烧着了邻居家的柴垛,还把村头王寡妇晾晒的被单烧了个窟窿。更绝的是,这鞭炮不知怎的,竟窜进了村小学,把一年级教室的玻璃给震碎了。
孩子们吓得哇哇大哭,老师们手忙脚乱。校长气急败坏,冲到村口,扯着嗓子吼:“谁干的?谁放的鞭炮?”
老李头傻眼了。他本想图个热闹,却惹下了大祸。
与此同时,城里的小石头正经历着另一场“灾难”。
小石头的妈妈,李梅,是个典型的“虎妈”。她对儿子的学习抓得极严,从书包到铅笔盒,都贴满了“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”的标语。开学第一天,李梅给小石头包书皮,为了防止儿子弄丢课本,她灵机一动,在书皮上写下了“李梅”两个大字。
小石头看着书皮上那两个硕大的、与课本内容格格不入的字,心里五味杂陈。他不敢想象,同学们看到这书皮会作何反应。
果然,第二天上学,小石头成了全班的焦点。同学们指指点点,窃窃私语。小石头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。
“小石头,这是你妈妈的名字吧?”同桌小胖好奇地问。
小石头涨红了脸,支支吾吾地说不出话来。
放学后,小石头垂头丧气地回到家,把书包往沙发上一扔,闷闷不乐。李梅见状,忙问:“怎么了,儿子?谁欺负你 了?”
小石头把书皮上的名字指给李梅看,带着哭腔说:“同学们都笑话我!”
李梅这才意识到自己的“杰作”给儿子带来了多大的困扰。她尴尬地笑了笑,说:“妈妈下次给你换个好看的书皮。”
可小石头却摇了摇头,说:“不用了,妈妈。我觉得……挺好的。”
李梅愣住了。
就在这时,电话响了。是老李头打来的。
“梅啊,出事了!我放鞭炮,把村小学的玻璃给震碎了……”老李头在电话里焦急地说着。
李梅听了,哭笑不得。她一边安慰着父亲,一边心里感慨:这爷孙俩,一个在乡下放鞭炮闯了祸,一个在城里因为书皮被嘲笑,真是“不是一家人,不进一家门”。
可生活就是这样,充满了荒诞和巧合。老李头的鞭炮,李梅的书皮,看似毫无关联,却在冥冥之中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令人啼笑皆非的画面。
鞭炮再长,也炸不散命运的迷雾;名字再响,也抵不过生活的捉弄。可在这喧嚣的世界里,总有一些东西,像老槐树一样扎根在心底,像鞭炮声一样响彻在耳畔,像书皮上的名字一样,虽然笨拙,却饱含着爱与希望。
多年以后,小石头长大了,成了一名作家。他把爷爷放鞭炮的故事和妈妈包书皮的糗事写进了小说里,用幽默的笔触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荒诞与温情。
小说出版后,引起了巨大的反响。人们在笑声中看到了自己,看到了生活,也看到了命运的回旋。
而老李头,依旧每年二月二都要放一挂鞭炮,只是,再也不敢放那么长的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