声音的牢笼
陈默坐在昏暗的录音棚里,面前的话筒像一个黑洞,吞噬了他所有的热情。墙上的隔音棉,像是无数张嘲笑的嘴,扭曲着,沉默着。他想起刚入行时,老师傅对他说的话:“你的声音,是你的灵魂。”可如今,他的灵魂被困在了一个个角色里,出不来,也进不去。
《哪吒2》的成功,像一场喧嚣的烟花,照亮了夜空,却也迅速地熄灭了。人们记住了哪吒,记住了那些激昂的台词,却很少有人知道,那些声音背后,是一个个怎样的面孔,怎样的挣扎。
陈默就是其中之一。他为电影中的一个配角配音,戏份不多,却倾注了所有心血。他反复揣摩角色的性格,在录音棚里一遍遍地尝试,直到嗓子沙哑。他以为,这会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。
然而,电影上映后,他等来的不是鲜花和掌声,而是一纸诉状。配音公司以各种理由克扣他的酬劳,甚至威胁他,如果他不接受,就会在行业内封杀他。
“这行就是这样,”经纪人老王叹了口气,递给他一支烟,“声音,说到底,只是工具。谁会在乎工具的感受呢?”
陈默接过烟,却没有点燃。他看着烟雾在指尖缭绕,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,迷茫,无助。他想起自己曾经的梦想,是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,用自己的声音和表演,去塑造一个个鲜活的角色。可现实却是,他只能躲在幕后,用别人的形象,演绎着别人的喜怒哀乐。
他打开手机,看到了铺天盖地的关于《哪吒2》的新闻,看到了那些光鲜亮丽的主创人员,接受着媒体的采访,享受着观众的欢呼。而他,却像一个被遗忘的影子,无人问津。
他想起了一个词:内卷。
是啊,内卷。不仅仅是配音行业,整个社会,不都是如此吗?每个人都在拼命地奔跑,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。每个人都在努力地发声,却不知道自己的声音,是否真的有人在听。
陈默关掉手机,走出了录音棚。外面的阳光很刺眼,他却感到一阵阵寒意。他想起了一个故事,卡夫卡的《变形记》。
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,被家人和社会抛弃,最终孤独地死去。而他,陈默,是不是也正在变成一只甲虫?一只被困在声音牢笼里的甲虫?
他漫无目的地走在街上,周围是喧嚣的人群,车水马龙。他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孤独,这种孤独,不是来自于周围的陌生,而是来自于内心的空虚。
他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。他只知道,他不想再这样下去了。他想找回自己的声音,找回自己的灵魂。
他停下脚步,深吸一口气,然后,用尽全身力气,喊了出来。
那声音,嘶哑,却充满了力量。
那声音,微弱,却充满了希望。
那声音,在喧嚣的城市中,显得如此渺小,却又如此坚定。
也许,这声音会被淹没,被遗忘。但至少,在这一刻,陈默找回了自己。
他知道,这只是一个开始。未来的路还很长,很艰难。但他不会放弃。因为他相信,只要有声音,就有希望。
他继续往前走,身影逐渐消失在人群中。但他的声音,却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,久久不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