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油的真相
李明是百色祈福高中的明星教师,连续三年被评为“优秀班主任”,所带班级升学率稳居年级第一。他的秘诀很简单:高压、严格,以及一句口头禅——“加油!”
他对学生“加油”,对同事“加油”,甚至对打扫卫生的阿姨也“加油”。
校长很欣赏他,觉得他是全校教师的榜样,号召大家学习李明的“加油精神”。
然而,一封匿名举报信打破了这和谐的局面。
举报信洋洋洒洒数千字,历数李明“十大罪状”:
- 强迫学生周末补课,收取高额补课费。
- 歧视差生,公开辱骂学生。
- 收受家长礼物,安排座位、调整分班。
- 利用职务之便,侵占学生奖学金。
- ……
每一条都触目惊心,足以让李明身败名裂。
教育局高度重视,成立调查组进驻祈福高中。
一时间,学校里风声鹤唳,人人自危。
李明成了众矢之的,同事们对他避之不及,生怕被牵连。
只有校长还力挺他:“我相信李明老师的为人,他一定是被人陷害了!”
调查组找李明谈话,他一脸平静:“我承认,我确实说过很多‘加油’,但这都是为了激励大家,绝对没有做过举报信里说的那些事。”
调查组不置可否,继续深入调查。
他们走访学生、家长,查阅账目,调取监控,忙得不可开交。
一周后,调查结果出来了,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。
举报信里列举的“罪状”,没有一条是真的。
李明没有收过一分钱补课费,没有辱骂过任何学生,更没有收受礼物、侵占奖学金。
他确实经常说“加油”,但那只是他的口头禅,没有任何实际意义。
那封举报信,更像是一个 精心编造的恶作剧。
调查组组长面色凝重地宣布:“经过调查,李明老师没有任何违规行为,举报信内容纯属捏造。”
校长松了一口气,拍着李明的肩膀说:“我就知道你是清白的!以后继续加油!”
李明苦笑了一下,没有说话。
当晚,李明独自一人来到学校操场。
夜幕下,他对着空旷的跑道,大声喊道:“加油!加油!加油!”
声音嘶哑,充满了绝望。
第二天,李明递交了辞职信。
校长不解:“李明,你为什么要辞职?你明明是清白的!”
李明淡淡地说:“校长,我累了。我不想再‘加油’了。”
他走出校长办公室,回头看了一眼这所他奋斗了十多年的学校,眼神复杂。
几个月后,有人在一家小餐馆里看到了李明。
他成了一名厨师,正忙着颠勺炒菜。
有熟客问他:“李老师,你怎么不当老师了?”
李明笑着说:“不当了,当厨师挺好的,至少不用每天‘加油’了。”
他顿了顿,又补充了一句:“不过,炒菜的时候,我还是会对自己说‘加油’。”
这次,他的“加油”声中,多了一丝释然,少了一丝无奈。
只是,再也没有人知道,那封举报信,其实是李明自己写的。他只是想摆脱那个被“加油”绑架的人生。只是,他低估了“加油”的力量,也高估了自己逃离的决心。因为,他发现,即使离开了那个环境,他依然无法停止“加油”,那已经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,如同一个无法摆脱的魔咒,如影随形。